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道是“無情”卻“有情”(人民論壇)

李 斌

2025年08月04日07:5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母親對於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走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主題展覽,讀罷趙一曼犧牲前留給兒子的遺書,許多人的眼角都是濕潤的。這位令日偽軍聞風喪膽的“雙槍白馬”政委,既有“甘將熱血沃中華”的英勇無畏,也有身為母親牽挂孩子的柔情似水。共產黨人的深情與大義,在趙一曼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星移斗轉,不變的是人民至上、為民造福的真情,不移的是信仰忠貞、許黨報國的大義,不改的是將親情私義置於大情大義之下的排序。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黨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是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堅守人民情懷、捍衛人民利益,杜絕把個人利益擺在黨和人民利益之上,摒棄因私徇情、見利忘義的想法,黨員干部都應有此覺悟。

  也許有人會說,沒有誰生活在真空中。的確,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親情、友情、愛情、恩情、師生情、同窗情、戰友情,難免有各種請托辦事需求。找工作、喝喜酒、過年節、看親朋、賀升遷,難免有各種利益關系牽涉。解開人情結,關鍵就是把握好人情與原則、親與清的關系。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同志多次寫信婉拒親友謀職謀官的請求,同時又寄款寄物,幫他們緩解生活困難。堂弟毛澤連家境貧苦,毛澤東同志就用自己的稿費接濟他。既講原則又重親情,寓原則於親情之中,讓親情以一種無私、坦蕩的形式得到實現。

  廖俊波有一次為了退回外地客商送的禮品,一直追到電梯口,說“你來找我,咱是朋友﹔你提著東西來,咱倆就不是朋友關系了,而是利益關系,這就把朋友看輕了”。拒禮不等於無情,以“清”為前提,“親”則兩悅。

  親情友情與家國大義,人情交往與遵規守紀,其實都是可以兼得的,關鍵就在於樹好情義觀、過好情義關。

  公與私需分明。公權姓公,用權為民,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明知“酒杯一端,原則放寬”,拉下臉擋住酒局就不能猶豫。明知人情面子大不過法紀裡子,拒絕說情風、排除關系網就不能顧慮。天津紀檢監察干部王連山有句名言:“關系再親,親不過紀律﹔人情再重,重不過法律。”面對打著情義幌子的違規操作、不當請托,黨員干部必須做“鐵面人”。

  嚴與愛要並蓄。無論是對待同事下屬,還是對待親朋好友,“嚴是愛,寬是害”都是不二法則。關懷要有溫度,做事要有尺度,監督要有力度,該嚴的時候“不心軟”,該親的情況不絕情,努力做到戀親不為親徇私、念舊不為舊謀利、濟親不為親撐腰,方能保持好共產黨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潔操守。

  大情大愛莫過於人民至上。張桂梅吃穿用非常簡朴,卻把工資、獎金捐出來,用在教學和學生身上。周永開把群眾當親人,退休后捐資助學、扶貧濟困,幫助和帶動革命老區人民脫貧致富。強烈的愛民之情,赤誠的為民之心,真摯的惠民之行,正是共產黨人赤子情懷和人格力量的生動寫照。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04日 04 版)

(責編:彭靜、彭曉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