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

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

廣東:努力把實事辦進群眾心坎裡

2025年08月04日09:03    來源:新華網222

“現在是高溫天,這裡有免費涼茶、糖水,還有定期的義診服務,很周到。”制衣工小曾說。

時值盛夏,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鳳陽街推出康鷺“流動綠洲”民生微實事項目,為康鷺片區紡織工人、外賣小哥等群體提供涼茶、義診、免費村巴等服務,獲得一片好評。

自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以來,廣東各地持續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一系列順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舉措落地落實,越來越多的“民生清單”正變成“幸福答卷”。

隨著汕頭市東海岸片區的持續開發建設,不少群眾反映東海岸片區韓津路及東海岸大道部分地方見草不見樹、植被稀疏、景觀單調、區域生態風貌與新城發展定位存在差距等問題。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了解到群眾的訴求后,當地決定開展綠美提升攻堅行動,新增綠地500畝,助力改善區域空氣質量。

如今,生態優化帶動片區價值升級,津灣公園等成為城市名片,拉動文旅消費,實現生態效益與產業發展良性循環。“綠植多了,可以美化環境,改善空氣質量。環境好了,身心也更加健康。”市民喬先生說。

汕頭市堅持開門搞教育,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惠民實效,從停車難題破解到政務服務升級,從生態環境優化到基層醫療改善,一件件民生小事落地見效,化作百姓心中的幸福大事。

在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中,韶關市廣泛收集群眾的意見建議,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不斷推進作風建設。

“取藥排隊時間長,是我們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以來查找的問題之一。”韶關市粵北人民醫院黨委辦主任廖莉茹說,針對高峰期等候檢驗檢查和取藥時間過長問題,該院推進“彈性排班”制度,優化檢驗檢查和取藥流程,縮短了患者等候時間。

記者了解到,韶關市依托“粵省心”“粵省事”政務平台及“接訴即辦”作風監督平台,廣泛收集群眾的意見和建議。自今年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韶關市“接訴即辦”作風監督平台共受理群眾訴求1000多件,推動解決群眾反映問題700多個。

廣州把學習教育與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結合起來,健全“群眾有訴求、紀委快出手”機制,堅持“小切口、實舉措、准發力”,將一個個“問題清單”變成“成效答卷”。

“以前橋很矮,下雨就過不去,重建東坑橋,人人都歡迎。但進度一直不理想。”從化區城郊街城康村村民陳澤修說。針對危橋重建進度慢等突出問題,該街紀工委及時約談,強化全過程、全鏈條監督,確保工程如期完工。

廣州各級黨組織還對近年來紀檢監察、巡視巡察、審計監督、信訪反映等情況進行梳理排查,對查擺中發現的問題逐一提出指導意見,為抓好集中整治提供精准靶向。

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黨員干部奮斗的身影。6月14日,今年第1號台風“蝴蝶”在湛江市二次登陸。面對台風“蝴蝶”的迅猛來襲,湛江基層黨組織及廣大黨員干部立即響應,5.7萬多名黨員網格員、村(社區)“兩委”干部、駐村第一書記、選調生等聞“風”而動,組建黨員先鋒隊、突擊隊、志願服務隊,迅速投入到防風應急與救災復產工作中。

雷州市東裡鎮供電所黨員突擊隊沖進暴雨,逐戶檢查養殖戶發電機,3個小時恢復全村供電,守住了2.8萬畝蝦塘,護住了村民生計﹔瓊州海峽停航導致車輛滯留,徐聞縣黨員突擊隊頂著10級陣風為滯留司乘送物資。

湛江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防御台風及救災復產中展現的黨員干部擔當作為精神,是湛江市扎實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的生動實踐。

(新華社廣州8月1日電 記者李雄鷹、田建川)

(責編:王珂園、王先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